平安建设是交通事业长足发展的基础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的必然要求。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基层管理单位,管理处平安交通建设是通过实现单位内部小平安、辖区道路小平安,达到公司大平安,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举措。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与应用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智慧”,也使通过“智慧交通”来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成为可能和必然。以下是个人对以智慧交通促平安建设的几点浅见。
一、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化平安交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现如今,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朝着越来越智慧的方向发展。从全国层面来说,已有人提出“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概念,多省份纷纷提速“智能交通”、“智慧交通”建设,例如湖南省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工程、湖北??省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从公司层面来说,云南高速通等app的成功上线,能够依托道路监控及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时高速公路路况、天气查询等重要出行信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同步建设沿路信息化设施,逐步实现了4G网络在高等级公路全覆盖。从管理处层面来说,前期安装的北斗卫星监测系统,能对重点桥梁进行实时监测;现在正在实施的智慧高速项目完成后,视频管理分发系统,综合运营管理服务、ETC运营稽核等系统将全面启动,所有收费广场摄像机将升级为高清数字化摄像机,并实现元磨、小景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够准确及时向公司信息系统传送各种数据。这些都属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只有不断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构建“智慧交通”大环境,充分发挥“智慧交通”的巨大作用。
二、建立“智慧”??监管机制。
一是依托“智慧”基础设施,??充分运用检测、监控系统提供的实时有效数据,及时发现和处治道路、桥隧存在的隐患和病害。二是与路政、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共享“智慧交通”信息平台的各项数据,严厉打击破坏交通基础设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类交通事故。建立“智慧”监管机制,真正实现24小时全方位监控,做到即时报告、即时处理,实现防范的最快化、危害最小化,综合治理最优化,是“智慧交通”优势的最大体现。
三、建立“智慧”防控??机制
一是利用现有的网络、手机信息平台,??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置,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天气情况,提醒司乘人员注意避让危险路段、避免危险天气出行。二是加强与交警、环??保、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保障联动体系,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融合与数据共享。目前部分省份之间甚至已经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和机制。智慧型的合作和共享已经成为防控机制不可或缺的有力措施。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智慧交通”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运用“智慧交通”成果进一步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提升平安交通建设水平,更好地保障和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是公路人职责和使命的新内涵。公路人将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交通精神,创新方法,推动“智慧交通”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运用这些成果持续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切切实实履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